氣象專家為松樹橋中學師生帶來了一場精彩的氣象科普講座
本報記者 蔣婧 攝
區氣象局工作人員為學生講解氣象觀測設備
學生們參觀了解人工影響氣象作業裝備
本組圖片除署名外由區氣象局提供
本報訊(記者 蔣婧)3月23日是“世界氣象日”,當天,“全國氣象科普教育基地示范校園氣象站”授牌儀式在松樹橋中學舉行,市氣象局為松樹橋中學授牌。與此同時,市氣象專家受邀來到該校,為全校師生帶來了一場精彩的氣象科普講座。
“天氣氣候水,代代向未來”是今年世界氣象日的主題?!疤鞖夂蜌夂蛴惺裁磪^別?日最高溫度達到多少度屬于高溫天氣?瑞雪兆豐年要怎么解釋?這些常見的氣象知識你知道多少呢?”講座中,重慶市氣象臺副首席預報員吳政謙、重慶衛視《天氣預報》節目主持人唐斌作為主講人,分別結合各自工作實際,從自然天氣到地球科學再到天氣播報,通過圖文聲像并茂、深入淺出、現場互動等形式,將深奧的氣象知識形象化、趣味化,向大家生動地講解了身邊的氣象知識,激發了學生們探索氣象科學的熱情?!巴ㄟ^此次宣講,我更加意識到氣象知識無時無刻不在我們身邊,對氣象知識及地理學科有了新的認識?!爆F場一名學生代表說道。
當天,“全國氣象科普教育基地示范校園氣象站”授牌儀式在松樹橋中學舉行,學校還為全校氣象知識競賽活動中獲獎的學生頒獎。據悉,松樹橋中學自成功申報重慶市普通高中“地理學科課程創新基地”以來,始終立足培養學生的地理核心素養,目前已建成市內領先的高中地理“氣象氣候”探究實踐的學習環境,相繼組織學生參加“地球小博士”全國地理科普知識大賽、渝北區科普知識競賽、全國校園氣象科普播報秀、全國校園氣象科幻故事評選、氣象知識有獎競答活動、校園氣象科學展評等活動并獲得優異成績。該校相關負責人表示,學校將繼續組織此類活動,依托氣象基地,社團成員積極參與“雛鷹計劃”項目課題研究,培養科普興趣,初步掌握研究方法,為學生將來從事科學研究打下堅實的基礎。
相關鏈接>>>
區氣象局開展世界氣象日科普宣傳系列活動
本報訊(記者 蔣婧)記者從區氣象局獲悉,連日來,區氣象局緊緊圍繞今年世界氣象日主題,精心策劃開展了一系列氣象科普活動,推進氣象科普進機關、進學校、進農村、進社區、進企事業單位,切實提升全區干部群眾氣象防災避險、氣候資源科學利用的意識和能力。
在人來人往的木耳鎮場鎮上,區氣象局工作人員向居民發放氣象科普宣傳資料,普及氣象防災減災知識;在“梨花節”剛開幕不久的茨竹鎮放牛坪旅游景區,一張張如何防御氣象災害的宣傳海報被工作人員張貼在了公告欄上;在車來車往的國儲石油加油站內,拿著防雷安全知識手冊的加油站站長為區氣象局的主動“上門服務”點贊;在人影高炮和火箭發射裝備前,龍山小學校的“萌娃們”好奇地聽取工作人員講解人工影響天氣的“神通廣大”;在布滿各種氣象觀測儀器的觀測場內,上演著一幕幕生動有趣的“氣象播報”體驗活動;在桃源公園大門旁的戶外顯示屏上,世界氣象日的宣傳片也吸引了大量市民駐足觀看。
記者了解到,近年來,區氣象局高度重視氣象科普教育,通過在渝北中學新建校園氣象站、開展院士專家進校園等活動,成功助推渝北中學在2022年被中國氣象學會命名為“氣象教育特色學?!?。
區氣象局相關負責人表示,目前,該局正緊緊圍繞氣象科普教育和中小學生研學旅游兩大主題,按照“一個科創中心、兩個示范基地、三大創新平臺、四大核心功能區、五條精品研學主題”的總體思路,創建桃源氣象科技文化園,致力于普及氣象災害防御知識,增強中小學生氣象災害防御、氣候資源保護和防災減災意識,提高學生對自然科學的熱愛,為渝北貫徹落實“雙減”工作貢獻氣象力量。